媒体报道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王勇:打造有境界的百年企业
发布时间:2013-05-29 来源:admin

文∕吉青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组织细胞,如同人一样,也有其境界和格局。做企业有三重境界,首先,企业要对自身负责,守法经营是其责任底线,在规范的市场框架下将企业运营好是最基本的职责;其次,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由此形成国家的竞争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将企业放入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态网络中去谋求价值定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越是境界高的企业,才越可能获得永继的发展。王勇的目标就是将圣和药业打造成为有境界的百年企业。
如果说用素描来勾勒一下王勇的性格特征,里面必定包含这几个基本要素:刻苦、勤奋、坚韧、柔和、变通。
这个年轻的企业家用了17年时间,在医药行业白手起家,把圣和药业从一间小公司发展为一个拥有员工1000多名、集医药研究、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他本人也从一个藉藉无名的"小"辈变成了江苏民营制药业的"一枝独秀",当然,"一枝独秀"这个位置随着公司的进一步扩展,还将不断提高。
正如圣和药业总部大楼里的那一面不断充实的荣誉墙,这面墙彰显了王勇的创业历程和圣和药业在行业里不断深耕的阶段性收获。当然,对王勇来说,荣誉不仅是对过去的赞扬,更是对未来的激励。采访两个多小时,他谈得最多的是企业的责任。
责任的含义博大而宽广,它不仅意味着企业不断追求产品品质上的尽善尽美、服务上的无微不至,也意味着企业对客户、员工和社会的承诺及付出。责任关乎理想,但更重在落实。从入行的第一天开始,王勇便立下目标,把对社会责任的践行落实到日常生产经营的一切活动之中,并持之以恒。因为唯有恪守和坚持,方能让责任落地生根,融入血液,成为公司的天然基因。
百年基业,依靠的是对责任的坚守。

"底线"不可缺
王勇把他的办公室安在了南京珠江路的总部大楼里,室内摆放着不少玉雕饰品,四周的书橱一尘不染,书籍整洁地排放在里面。王勇坐在其中,看上去很儒雅,儒雅的就像个学者。事实上,如果没有进入商海,王勇还真成了一个学者,一个搞科研的好老师。
1987年,王勇考入了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专业。1991年大学毕业时,留校做了科研工作。无论是在求学期间,还是工作之后,王勇对学校的实验课程从未有丝毫马虎。"中国药科大学一直十分重视实验,无论是大学四年的求学期还是此后的工作阶段,我的时间大半都花在了实验室。记得有一次,我做了四天三夜的实验,直到晕倒在了实验室。"
记者问他何故如此,王勇说,他之所以做这么多,并没有其他什么目的,主要是想早点看到实验结果。而且当时的他也不觉得辛苦,现在觉得这些经历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如果没有当时的实验,也许不会促成后来的创业。"
那几年时光对王勇来言是弥足珍贵的,在高校工作了4年以后,王勇投身商海。用在海南承包药厂赚来的第一桶金,1996年9月,他创办了圣和药业,在牛首山租了一个几千平方米的厂房,招了六七十个工作人员,借了一些钱,一共投资了一千多万。对当时的王勇而言,这是一笔非常大的投入,他背负的可不仅仅是债务,也许还得搭上自己的未来。
王勇从没想过一步登天,但有时候机遇就是那么奇妙。当年,公司生产了一种药叫"阿奇霉素",刚生产出来就是一般的药品。但非典期间,圣和药业所生产的3种药品被列为抗"非"治疗药物,其中圣和生产的阿奇霉素更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7种抗"非"药物的首选用药。
在那样的时刻,各地出高价来买药的人太多了,但王勇却没有被眼前迅速可得的巨大利润所诱惑,依然是凭着企业一直坚持的"诚信经营";的原则,根据政府的要求,圣和药业为南京储备了3000至5000人用的抗"非"药,他当时承诺说:"只要政府一天不解除"非典"警报,这批库存就一天也不会动。"
类似这样,王勇在创业过程中经常遇到。其实,对一个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而言,在商言商并不为过,但是立志做百年基业的王勇从一入行时便给自己和企业设定了底线,盈利是企业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标,一个企业根本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满足患者的需求,他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置企业目标于不顾。
也正是他的这种坚持,短短几年工夫,圣和药业从最初生产一、两种药品,快速发展成为一家集医药研发、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药品生产企业。在新的生产基地建成后,圣和药业就被认定为"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随后,又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质量是灵魂
创业中,王勇始终不忘重视企业产品质量。
圣和药业于1999年通过国家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是成为我国第一批通过国家GMP标准认定此项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质量"二字是其立足之本。王勇一直要求每个员工牢记做药人的责任,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境严把质量关,保证病人吃到的每一粒药都是安全的药、管用的药。质量管理既是药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是GM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跟其它工业产品一样,都是以工序生产为基础的。工序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波动,如人、物料、机器、环境等,均可能会引起产品的质量问题。
在生产中,产品质量取决于过程质量,过程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取决于人的素质,因而人是GMP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一切活动都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因此,为生产出优质合格的产品,王勇要求公司员工不断增强公司主人翁的精神,不断加强生产质量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素质。
除了人的因素之外,物料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洁净的环境和优良的设备是生产运作稳定的保证。在生产现场,控制好洁净室的卫生级别,提供优质的物料,保证生产设备的稳定运作,确保各工序均严格按照GMP规范操作,做好复核和审核工作,加强现场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不合格品不能进入下一工序,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好产品质量并生产出优质产品,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细节决定成败,每一道工序的好坏均有机会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因此圣和药业在每一道工序开始前都要做好产前准备,工作中都要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范以及执行各工序的SOP操作,克服麻痹大意的错误意识,为产品把好质量关,从而生产出符合GMP要求,优质合格的产品。
"有些药服用后会有一些不良反应,虽然概率较低,但是对遇上的患者来说,就是百分之一百的事情。因此,在圣和,我们除了严格执行医药行业的国家标准之外,其实还有一条内控标准。"
王勇介绍,有一种药物,国家标准的有效期是2年,圣和的内控标准有效期1年半,2012年就对于一年半后尚没有销售出去的价值2000多万的药物,圣和进行了全部销毁,"尽管还在有效期内,但是随着杂质的增加、质量的下降,引起不良反应的概率也加大了,我们就进行了销毁。短期来看增加了成本,但是长期来看,对于企业的信誉和发展是有益的。"
采访中,王勇不止一次提到,他从事的是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工作,他有很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让更多的人享受健康的快乐"是王勇的追求,也是圣和药业的使命。

创新是内核
制药行业在我们国家,虽然发展迅速,制药企业数量众多,不过,这当中大多数规模小、研发创新能力薄弱、有些甚至就是以仿制药为主、几乎没有创新药物。有一个统计,我国现有各类制药企业近6000家,但是绝大部分不注重科研创新,以仿制药为主,规模都比较小,甚至在以前,我们一个国家的医药产业的年产值还抵不上美国一家大型制药厂的年收入。
不过,这几年在我国众多制药企业的集体努力之下,这种状况一天天改善。王勇说,改善最关键的就是我们要用高科技去弥补自己企业资历浅、资金不足等短处。他始终坚信,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不过,技术创新才是它的内核。
这种意识和他在大学里搞科研的经历有关。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药品,是从日本进口的,也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抗生素药品。可在实验课题中,王勇通过一些数据认为,这种药品是一个无效的药物,是假药。后来,这个实验课题上报到国家卫生部,引起高度关注,可以说是当时医药界的一个重大发现成果。
圣和药业一直坚持把"高科技、高速度、高效益"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每年用于新药开发的投资占到公司销售收入的7-9%,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企业成立不久,内部便建立了新药研究中心,打造一支具有高学历、丰富研究经验的科研团队。
"其实,当时有企业发展两条道路,一条是像大多数药企一样生产仿制药,成本少、见效快,但是市场大规模同化;另一条是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高投入、高风险,但是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王勇告诉记者。
1998年,圣和药业研发团队开始研究一种国际专利创新药左奥硝唑,历时十年终于结出丰硕成果,这种专利药目前全国也只有2个。在长达多年的潜心研制中,王勇带领的团队不仅发现左奥硝唑能够克服同类产品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更有着治疗指数更高,安全范围更广的特点,并且还运用手性定向合成技术成功合成左奥硝唑,比较传统拆分法成本降低约80%,减少了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更适于工业化生产,使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研究技术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该产品于2009年上市后,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已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获得"江苏省专利新产品"和"2009中国处方药重磅新品"等殊荣。目前,左奥硝唑的研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国际专利授权2项,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在专利期内,该品种在国内将给企业带来100亿的利税,在国外上市后还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目前圣和药业拥有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冻干粉针剂、粉针剂、软膏剂、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等十多种剂型生产线,多达30余种的药品行销国内市场,其中"圣诺安"、"圣诺灵"、"消癌平"等多个主导产品分别被国家、省、市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公司以不断推出疗效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品上市,形成了本企业科技创新的特色。
百余本新药证书、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多项、国际授权专利..;凭借着高科技的助力,圣和药业的产值和利税连年持续较大幅度增长,已形成产品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候选药物储备多为特色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企业超常规发展。
近年来,王勇还走出国门,对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医药行业进行多次调研考察,一面网罗人才,一面进行合作研究。圣和药业还在在美国马里兰州设立了圣和(美国)医药有限公司,作为海外研发平台,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就这样,王勇带领着圣和药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发展的路子。销售收入、实现利税每年均以较大幅度递增,已形成产品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候选药物储备多为特色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企业超常规发展。根据国家工信部统计资料表明,圣和在2011年进入全国制药工业企业百强企业,百强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82名,创新型企业品牌排名第8名,特别是利税排名更是靠前,这也表明圣和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内外兼修 打造百年老店
中国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靠着创业者一个人打拼出来的,是"人治"的企业;而从今后,必须要改变为"法治"的企业,才能确保"百年老店"的成形。而这种转变,最好是由创业者亲自启动。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这都是对创业者极限的自我挑战。
王勇认为一个企业能够常青,做到百年的"老店",最关键也是要创造好的运行体制。这种运行体制有利于对企业涉及的各个方面做出综合的长远规划,把企业生存作为最大利益。
举个简单例子,以他自己来说,在圣和绝对不搞"终身制",一个美国总统最多只能连任两届,也不过8年时间,王勇给自己的目标是最晚55岁离开岗位,让圣和最优秀的人来接替他的位置,这个"优秀"的人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是全体圣和人认可的结果。即使现在,每年公司所有管理层的员工,当然包括他自己在内,都要参加民主测评,如果连续两年,他没有被评为第一,就自行下岗。
这种公平公正民主的制度能够激发圣和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能保证企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一致性,当圣和人把所有力量都往同一个方向使时,公司就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王勇清楚地知道,所有好的制度能够发挥其作用,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现代经济学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对于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医药行业更是如此。"
据统计,圣和的员工现有1000多人,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到职工总数的67%,其中不乏药学、医学、计算机等专业的博士、硕士人才。圣和药业的核心管理层是由5位平均年龄在不到40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年轻人组成的团队,他们中有的来自高校、有的来自科研机构、有的则来自政府机关。虽然他们在来到圣和之前有着不同的经历、背景,但他们既然都来到了圣和这个平台,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圣和人。
公司为了让员工能在这个平台上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己的梦想,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每年还出资近百万用于改善员工的学习、生活环境。每年的全体员工集体旅游,陶冶了员工的情操,职工食堂免费供应三餐,新建的员工公寓、网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室等为员工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健康、愉悦、舒适的场所。
不难看出,王勇在圣和药业的内部正尽心尽力地打造着一个让员工满意的工作平台,同时,在外部,他也没有忘记作为一个企业公民应该尽的社会责任。
"有人说圣和是王勇的,没错,圣和药业的确是我一手创办,可我却始终强调圣和是靠大家建设的,好是属于社会的。"王勇说,"我们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要懂得感恩和回报社会,比尔·盖茨就是我的榜样。"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圣和药业用于"南京光彩事业基金"、"扶贫助学"、"希望工程"、"非典"、"苏北涟水扶贫"、"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等公益事业的投入款物合计已逾亿元,解决下岗再就业人员达300余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勇和圣和药业的贡献也获得了社会不同部门的嘉奖。2004年圣和药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王勇本人也先后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药学突出成就奖"、"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333工程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奖"、"江苏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十佳光彩之星"、"南京紫金科技创业卓越人物"等称号。
内外兼修,让圣和药业获得了能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也正是以此为依托,王勇才有信心带着圣和药业在通往百年基业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奋进..
(刊登于《江苏工商》2013年第二期4月刊封面人物)

关闭